
作为ATGL的创办人,我比谁都清楚中小企业的AI困境。去年一家本地医疗机构找上我们,他们只拥有3万份病历影像,却因标注成本过高与隐私合规风险,AI辅助诊断计划卡关整整两年。这正是我们在上周三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成立AlphaMind Lab研究院,和联手开发Alpha Engine的初衷——若AI真能自我迭代,为何还让技术困在巨头们的数据高墙内?
签约仪式那刻,港科大副校长汪扬教授递给我一支特制钢笔,笔身刻着神经网络图腾。「这不是工具,是撬棍。」他低声说。我懂他的意思——Alpha Engine要撬动的不只是开发效率,更是「谁能玩AI」的游戏规则。
外界质疑声从未停歇。上周某媒体尖锐提问:「自动生成的合成数据,如何保证模型可信度?」我的回应是带记者走进实验室——荧幕上,一个影像分析模型正同步比对真实案例与AI扩充数据,准确率维持在91.7%「这只是起点,我们在训练引擎辨识『不确定性』,当它主动要求人类介入时,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但现实并非实验室般纯粹。某次与制造业客户闭门会议,对方总经理拍枱怒斥:「我要的是能预测机台故障的AI,不是听技术哲学!」这句话打醒了我——再革命性的架构,不能换算成每小时产线损失降低15%,就是空中楼阁。于是团队连夜改写界面,把「训练天数」转变成「每天省下3小时品检人力」——因为市场从不同情理想主义者。

文章链接: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7%94%9F%E6%B4%BB/ai%E7%9A%84%E8%87%AA%E4%B8%BB%E8%A8%93%E7%B7%B4%E9%9D%A9%E5%91%BD/54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