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方 商 报
《从过去凝望未来:时代之眼》于2023年12月19日下午15时30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成功开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嘉宾莅临现场,参加本次开幕式的嘉宾有: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王亚敏、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安平、赛麟空间主理人石冠哲、策展人王彦钧、十竹斋画院策展人陈思、策展人温天,艺术家有:李颖、张瑛、方政、施展、 韩旭、曹志昊、翟宇辉、邵丰田、欧晓金,藏家王力生等各界代表。
此次展览策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薛⿊⿊主持开幕仪式。⾸先薛⿊⿊向来到现场参加《时代之眼:从过去凝望未来》开幕的各位嘉宾表达了感谢;其次,薛⿊⿊向帮助展览概念打磨的林书传老师、王亚敏⽼师、郑闻老师,帮助展品斟选的张安平张⽼师以及作品⽀持的艺术家们着重表达了感谢。然后,策展⼈薛⿊⿊向⼤家介绍此次展览。
策展人薛黑黑 :
关于此次展览从过去凝望未来,我觉得这个标题非常的有意思,因为它没有意义,只有一种向度或者说方向性,所以我以及我的策展小团队还有观众就会思考在这么一个时间跨度下究竟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如果说变化,那几千年来艺术的变化太大了,像是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法,拉斐尔有关几何的构图,还有现代主义重估一切价值的主张。所以我常常会想到我们南艺的开山祖师刘海粟先生在那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所说的一句话。“艺术家的要求假如只是在求自然界的一片形似,艺术的精神只是在模仿自然的时候,那末,艺术在根本上便不会产生了”。
那有关不变的是什么,我在展览的前言中用了这样一段隐喻,从千万年前的大地上燃起第一团火开始,从人类第一次睁开了我们的智性之眼开始,这种想要探索世界的愿望就成了我们这个文明最强有力的驱动力,我想这件事在艺术上也是一样的。
其实这种不变是十分抽象的,我们只有落实到艺术史的每一个具体的时代才有意义,就像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浪漫主义,他这种关于革命精神关于自由的主张,在那一刻就是艺术的真理,所以对我的展览来说,就是要进入到每一个具体的艺术主张中去,就像是展览开篇,有两张蔡斯民拍摄的刘海粟和叶浅予的照片,还有一张尹朝阳画的梵高像,我想尽管他们使用的媒介、表达方式都大有不同,但蕴含其中的艺术真理却无比相似。都在回应着我之前提到的刘海粟先生说的话。
最后如果要我概括一下我展览的理念的话,我希望借用一下史铁生先生的话:我希望我所要表达的就像是一颗来自遥远的过去的子弹,飞跃了无数年,在不久的将来,把我们的整个世界击碎。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人与人之间相联系的一种张力。谢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王亚敏:
我简单谈些临场观摩感受和大家来探讨吧。这个展览还挺放松和有意思。刚才还聊到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在于,进来之后会让人觉得很“科幻”,尤其是这些在现实中绝对不可能有机会相聚到一块的艺术家被“展览”聚在一块。你看,有老一辈过世的艺术家,有就在面前可以交谈的,生龙活虎的年轻艺术家……而你看那边的海老,我们就没法直接交流了……当然,甚至还有对我们来说是“古代”艺术家。我觉得展览这个东西,它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它让不可能相逢的人聚在一块。这个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在未来能有机会聚在一块吗,可能吧。
就说科幻吧,虽然描述未来,但所有科幻写作的根基其实是眼前的现实,最现实主义的往往是科幻。乔治·奥威尔的《1984》真正针对的其实是作者写作的1949年代,中国前一阶段很火的一系列科幻文学和影视也是现实主义的。福科的一系列考古学工作不是古代考古,也不是未来考古,而是现在考古。你看你们眼前的这一摊骨头的作品,它不简单指向过去、死亡和未来吧?“从过去凝望未来”,单单掠过的“现在”不是言外之意吗?展览中大家每个人都是现在时的,处在一种个人“现在考古”状态中的,都会有所观察、发现和领悟。谢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安平:
大家好我是美术馆典藏部的张安平,很高兴能参与到这个展览中,展览选取了总共16幅不同时代的本馆典藏作品,其中《白猫牡丹》、《钟馗》等都是首次展出。这些作品基本根据展览中“自然之眼”这个章节选取的,是一次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探讨了过去与未来的观看方式和理念的改变。最后恭喜策展人薛亮,策划的本次展览入选了文旅厅2023年省青年策展人项目。
参展艺术家曹志昊:
大家好我叫曹志昊,不好意思啊,我没有准备发言内容,就讲一下自己作品吧。大家在展厅入口看到的海报上的大卫是假的,不是原作,是一个在商店里面售卖的模型纪念品的照片。这组作品本来是2020年我在佛罗伦萨的一次驻地项目里做的,当时是疫情封控末期,虽然收藏大卫原作的美术馆还没开放参观,但当地也陆续多了不少外地游客,那时候他们和我一样想看原作也看不了,附近能让我们看到的只有在商店里卖的那些仿制大卫模型和贴在街边墙上的海报图像。我驻地的美术馆恰好在收藏大卫原作美术馆的附近,是一个地下展厅,于是我就尽可能地按照原作的尺寸等比制作了一些大卫的内脏和骨骼。
这次展览带来的是关于手臂的两根骨骼,和一瓶血液,还有一个关于悬挂睾丸的表演录像。其他的几件比如心脏、膀胱、肝脏、输精管之类的今天暂且没带来。当在佛罗伦萨的游客闲逛到我们美术馆里的时候,会有不少人发问,或者猜测这组内脏是不是属于大卫,我就会说是的啊。这些东西,它们在概念上和那些商店里贩卖的模型是一致的,指向的是同一个东西,也就是指向那件原作。那么来到南京这边展呢,我想既然是在一个新的城市,新的空间里面,所以展示语境并不是当时的那种所谓的在地性的和项目制的,于是我就打印了一张印着假大卫模型的海报,把它放大到和原作一样的高度悬挂在展厅入口,仿佛它可以作为进入到某个身体里的通道入口。然后那边休息台上还有一瓶大卫的血液,瓶子是一个意大利制的装酒的玻璃瓶,里面放了一些大理石的粉末,水。昨天我又灵机一动,把喝完的咖啡杯也放那了,上面扔了两根烟头,感觉像是那种,在疫情期间无助又无力的流浪汉坐在凳子上抽烟喝酒的画面一样。
参展艺术家翟宇辉:
大家好,我是翟宇辉。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时代之眼”的展览。《保持》是用工地遗留的红板拼接而成的巨大幕墙式平面。这个平面被一个拖车承载,高流明的投影仪在此平面上投置了一段通过嘴巴咬筷子来练习完美微笑的行动影像。由于突破了身体的极限让微笑成为一种身体抽搐甚至口水直流的不受控状态。红板重度使用后的肌理结合失控的影像,让其变得亦真亦假的同时揭示了一种隐忍的暴力。
此次展出的这件作品创作于研究生期间。这个阶段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结构状态,这种结构状态凝结了材料、工作方法以及图像的暗喻等,最终形成一种平行于现实的物质结构。由此通过这种方式践行着我对社会问题的一些关注,谢谢。
参展艺术家韩旭:
大家好,我叫韩旭。我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我近期的新作品,内容全是以绕口令为主,灵感源自于龙胆紫的一句歌词,“离开了错误,谁又靠近了对”。受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年)的影响,我相信语言可以将艺术从审美领域带给人以哲学冥想。比如——《短凳与板担》这件作品,展现了一根现实中的扁担、一条现实中的板凳以及传统绕口令中对于“扁担与板凳”的定义。这件作品引导观众从实际存在的扁担与板凳联想到纯粹普通话发音中的“扁担与板凳”,从而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短段宽还是扁担长?”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跟着念出来就好。
参展艺术家施展:
我是施展。然后这次就是隔了大概有十年再回到母校。我也是觉得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特别是这次展览又把贯穿了整个前后差不多有几十年时间的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放到一起来展览,就是不仅是在时空上面有一种穿梭的感觉,也是在空间上面有一种穿梭。我觉得这个就是艺术的魅力,不管你在什么时候再看到一张画,或者是一件艺术品的话,它可以让观众在瞬间回到当时的时间和空间。然后我自己的作品就是使用了很多这种拼贴,不仅是在材料上面的、技法上的,也是在各种感觉上面,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面的融合。我觉得这个是让我感觉到比较着迷的一件事。谢谢大家。
参展艺术家李颖:
大家好,我是参展艺术家李颖。我和策展人薛亮老师是同事也是同届博士同学,很开心可以参加《从过去凝望未来》这个展览,我特别喜欢这次展览的主海报,有一种星空璀璨的感觉,这张海报出自设计师束宁睿,让我联想到最近在读的斯蒂芬·茨威格的《群星璀璨的时代》一书中的引言“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我想展览想要呼唤的,就是说中国历史上从来就具有,现在正在形成,未来也必将会有的艺术上“群星闪耀的时代”。祝贺展览顺利开幕。
参展艺术家方政:
其实之前参加过王亚敏老师的一个展览,但当时还在国外,就没有机会能够到现场,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来从头到尾参与到展览中,很开心终于能来到南艺。那边有我几年前的架上作品,然后上面有我近几年用AI生成的一些影像作品,最后谢谢大家前来观看本次展览。
参展艺术家张瑛:
大家好,我很开心来参加这次展览。我基本上都是一些架上绘画,根据我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状态和感知,通过一些作品系列去呈现,同时在绘画语言上去做实践和探索。最后谢谢大家来看展。